葡萄酒文化的搖籃-羅馬篇

 葡萄酒文化的搖籃-羅馬篇


一些千古留名的歷史產物,背後必定有一段偉大的歷史。

今天我們暨前幾篇提到古文明的葡萄酒文化,那當然也不能漏掉羅馬文化。

由於歷史久遠,歷史學家並沒辦法精確的考證,具體葡萄酒釀酒文化是在哪些年在義大利半島盛行的,只能大概推算出時間,以文獻記載距今800年前的伊特魯里亞(Etruria)。

隨著羅馬帝國的興起,釀酒的技術也隨著征戰從被征服的地區透過奴隸流傳到帝國的各個省分,對羅馬人來說,"酒"是一種平等的象徵,從下層階級到上流貴族,誰都能享受飲酒的權利與樂趣。

羅馬人認為葡萄酒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雖著羅馬軍團向外征戰能夠隨時有葡萄酒及葡萄果汁的供應,則在所到之處都種下了不少葡萄。

羅馬人因為快速的崛起及強取豪奪每個國家的文化,葡萄酒文化也不例外,羅馬人知道要享用葡萄酒,一開始卻不知道要怎麼釀造,所以以現代人的口味來說,早期羅馬人喝到的葡萄酒不如說是葡萄醋。隨著時間推移,許多被征服的國家奴隸被帶往義大利本土,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原本職業就是釀酒師的人,也因為這樣,真正意義上的葡萄酒才在羅馬開啟了新的篇章。



在古羅馬時期,使用的釀酒技術並不複雜,他們是以次數及方法來分類葡萄酒的優劣,第一次是"自然壓榨",即是使用葡萄本身的重力去做壓榨,而第二次或以上的榨汁就是使用人力或器械去進行榨汁。



在榨汁完成後,會以大陶甕去做發酵,並且在完成發酵後放置於最經典的羅馬時代葡萄酒容器,"雙耳細頸酒罐",而因為古早的發酵時間並不會太長,以至於發酵不完全,羅馬人會在陶甕上面開一個小孔,移到雙耳陶甕中的葡萄酒會繼續發酵產生二氧化碳,開小洞是為了讓氣體不要累積成為會爆裂的危險物品。




稍微介紹一下羅馬時代出現的幾種酒質稱呼:

第一種是費樂納斯(Falernian)

目前歷史學家只有研究出,Falernian是由Falanghina即其他兩種古老品種去做混釀而得出的酒款,是羅馬時代最昂貴奢侈的酒,是自然重力壓榨的第一批去做陳釀,並且時間可以陳年到10年以上,專為王公貴族提供的酒款。


第二種是穆爾森(Mulsum)

古老的文獻中並沒有提到穆爾森一定是用哪種葡萄釀造,但是其作法是類似再製酒的概念,也是源於羅馬人喜愛甜口的飲品,因此會在葡萄酒中加入蜂蜜、香料(像是百里香、肉桂等)。


第三種圖里瓜(Turricuar)

這種酒也是以調味為主的葡萄酒,但是以海水及香草去調味,羅馬人都是用這種酒去搭配當時的海鮮。


第四種蘿拉(Lora)

這種酒款是用酒渣去做釀造的,口感苦澀,單寧量高,是當時的低階士兵跟奴隸喝的酒。


在歷史學家及釀酒學的專家努力下,古人的智慧被一步一步拼湊出來,被拼湊出來的飲酒釀酒文化也就像承載著歷史洪流的搖籃,少了他,人類的文明將倒退一大步。


Drunker Lee-


圖:Sepia Times/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https://justwineapp.com/article/3-unexpected-wines-at-an-ancient-roman-wine-tasting

https://www.fromoldbooks.org/Casabo-LaCivilizacion-2/pages/440-water-carrier-slaves/

https://media.gettyimages.com/photos/the-roman-empire-shepherds-and-wine-makers-sellers-in-the-countryside-picture-id171395644?s=612x612


留言

熱門文章